贝博app体育官方下载

贝博app体育官方下载:依托资源优势精准施策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篇章

发布时间:2024-05-08 04:09:33 来源:贝博app最新下载地址 作者:贝博ballbet网页版登录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按照中央要求,落实省委部署,我市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兴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市委党校组织2021年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第十五、十六期)及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四期)学员在校学习期间成立学员和教师联合课题组,对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助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说到底要靠高质量的项目,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强。铁岭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具有优质的农业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如何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项目招商工作,促进农业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是一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市地处北纬42°,被称为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是种植规模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600万亩左右。正常年产量80亿斤约400万吨(2020年玉米产量82.23亿斤)。每年可供转化和加工的玉米350万吨以上。对此,项目招商引资应该立足粮食优势产业,更好地做好粮食这篇大文章、奏响粮食这首主旋律,通过引入高质量的粮食产业项目,更加有效地拓展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利益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粮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以饲料产业为例,饲料产业作为连接种植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支撑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铁岭的粮食产业优势对于饲料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得天独厚的,自然也容易吸引饲料企业投资兴业。目前,铁岭有规模以上的饲料设备生产加工企业3家——江苏良友正大设备有限公司、瑞士布勒西安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及销售业绩均为同行业领先水平。

  我市自然条件优越,水量充沛,温度适宜,有林地面积646万亩,为地域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了绝佳条件。近年来,设施蔬菜、苗木花卉、花生、中草药材、食用菌等传统产业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榛子、设施蔬菜、苗木花卉、花生、梅花鹿、寒富苹果、柞蚕、中草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等十大特色产业,这为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在粗加工、初加工基础上,将其营养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质和副产物等进行再次加工,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等多次增值的加工过程,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对此,我市项目招商应该进一步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文章,通过引入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企业,更好地将特色农业资源集中起来,努力构筑铁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更好促进我市农业从“小散乱”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加工产品转变,持续释放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农业企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限制,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这些现实问题无法单纯依靠农业企业自己来克服,必须依赖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量身施策、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商招商,核心是要打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以商招商活动,通过我市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建议全市以牧原屠宰、熟食品深加工为今后的一个招商引资选资的方向,向省里要政策,政府全力扶植,找专业大家设计,并选好带头人,使牧原真正形成闭环运行。由此带动更多的国内外相关企业来铁投资,形成一个全新的可持续的肉食品产业链支柱。通过各企业分享投资经历、展示发展态势和良好经济效益,更好地讲述我市营商环境的亮点和特点,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作用,更好地吸引更多的优质农业产业化企业来我市投资,坚定企业投资信心,消除企业的发展顾虑,为我市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铁岭地处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素有“辽北粮仓”之称,优渥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提供了先天条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无疑是经济新形势下铁岭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铁岭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凸显,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精品少、个性差异小、专业化人才缺失等问题。

  近年来,铁岭坚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完善品牌培育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创建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数量大幅度增长,先后培育了“曙光”“嬴德”“美麟”“鹿源”等中国驰名商标;“润霖”“绿荷”等辽宁省著名商标;铁岭大米、铁岭花生、铁岭榛子、西丰梅花鹿、清河胖头鱼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些“铁字号”品牌大大提高了铁岭在国内和省内农产品品牌市场的知名度,铁岭农产品品牌建设已初步形成政府公共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的品牌体系。截至目前,铁岭共有绿色农产品品牌49个、有机农产品品牌8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2018年省级区域品牌1个。

  铁岭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六大产业区域布局,把农业品牌建设与开发特色农产品紧密结合起来,以新产品创建新品牌,以名优名牌带动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

  目前,铁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6家,实现销售收入约200亿元。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6家,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40多万户,农民人均从产业化链条获取的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同时,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农业品牌,全市已有100余家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产品走向市场、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铁岭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覆盖全市,并配备了农药残留检测仪等设备,为开展农产品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此外,还加强了特色农产品标准制定和引导落实,通过制定和执行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地方标准,有效提升了特色农产品品质。

  铁岭以“铁”字号区域性地理商标为重点,紧抓商标注册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名牌产品争创活动,并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电台等媒体,有效对“铁”字号农产品品牌进行重点培育。以铁岭市绿荷工贸连锁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通过旗下多种品牌建设,其产品“胚芽软米”受到消费者认可,每公斤销售价格达到24元以上,远高于其他大米销售价格,企业效益增加显著。正是通过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了铁岭农业品牌,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品牌效益不断凸显,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不竭动力。

  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提升其品牌竞争力,首先就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对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重视程度。但就目前情况看,铁岭省级农产品品牌仅占产品品牌总数的10%,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占品牌总数还不到1%,影响力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方面并没有合理的规划,缺乏长期目标,对于开发和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办法不多。以铁岭市绿荷工贸连锁有限公司企业精品品牌 “胚芽软米”为例,虽然定位高端,但该品牌比较单一,其余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牌规划和宣传力度不够,企业精品品牌较少,导致市场竞争力仍显不足。

  农产品离不开它生长的土地,不同区域赋予农产品不同特色,呈现其差异化的特色属性。文化元素附着于农产品之中且蕴含丰富,呈现出附着之上的地区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等文化元素,成为沟通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纽带,是建立两者情感信任的特殊支点。但当前铁岭很多农产品品牌在建设中没有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深挖其背后的故事,忽视了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没有注入相应的地方特色文化,导致农产品品牌建设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支撑而显得单薄。就铁岭范围来看,打造铁岭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金名片”不仅需要政策驱动扶持,还要在品牌文化内涵上适当指引,下足“文化”功夫。

  特色农产品品牌运营的成功与否决定因素在于人。人才建设是品牌发展的有力保障。就目前来看,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撑依旧是制约铁岭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瓶颈。铁岭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绝对比重,具有一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具有创业兴业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复合型人才十分稀少。由于农村地处偏僻,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进村入户,同时受限于其物力、财力,也不具备聘请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条件,导致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加之销售渠道传统粗犷,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进程。

  进一步树立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大对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力度;二是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经验和成效的推广,讲好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励志故事,提升农产品经营者对农业品牌的思想认识;三是加大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工作力度,强化对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保护,避免商标侵权行为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负面影响。

  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加快培育壮大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整合各类相关专项资金,适当向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倾斜,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三是做好品牌监督管理,强化证后监督,确保品牌建设真正实现正规化、专业化、标准化,有序推进铁岭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四是通过特色农产品的名称、特性、产地等方面深挖农产品产地风土人情,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农产品相关的文化价值,有效提升产品内在价值。

  人才队伍建设是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键。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一是加大对乡村建设人才引进的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从人才的发展、激励和保障等方面吸引农业科技、市场营销、品牌策划、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为特色农产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二是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努力打造一批懂现代化农业生产、会产品营销、能创农业品牌的新型农民;三是创办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吸引企业和优秀的创业青年把目光聚向乡村,在乡村寻找创业资源和创业项目,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农产品深加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对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需要高度关注并有效解决。

  一是劳动力缺乏。本地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企业招工常常虚位以待。以胜利牧业为例,目前企业呈现50后退休、60后是主力、70后副主力、80后吃不了苦、基本没有90后和00后的现象。企业每年通过电视广告、工人介绍、58同城、铁岭人才网进行招工,但效果不好。

  二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工资低、区域较偏等原因,企业缺少管理、财务、质检、营销、维修等方面人才,招聘技术质量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法务岗位人员存在报名人数少,甚至没有人报名的现象,专业人员短缺现状十分严重。

  一是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较少。比如畜禽产品加工以屠宰分割为主,果蔬及食用菌以简单分拣、冷藏、包装为主,产业整体层级不高。

  二是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致使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竞争力不强,利润空间有限。

  三是产业链较短。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都是初加工,二次以上加工转化率较低,从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应依托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原料生产基地化、企业经营规模化、技术装备高新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品营销品牌化的要求,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

  要把培育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我市“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工程来抓,按照“扶强、扶大、扶优”的原则,选择一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延伸产业链体,使之充分起到行业示范带头作用。

  一是粮食加工集群。重点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等产业,建设粮食深加工生产基地。即以辽宁益海嘉里地尔乐斯淀粉科技有限公司、昌图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建设辽宁玉米精深加工生产基地;以铁岭市绿荷工贸连锁有限公司、辽宁方兴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建设铁岭稻米生产精深加工基地;以九三集团铁岭大豆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建设辽北大豆生产精深加工基地。

  二是肉类加工集群。重点围绕肉牛、生猪、肉禽等产业,建设肉类深加工生产基地。即围绕肉牛产业,建设以西丰中敖为核心的全省最大肉牛产业精深加工基地;以昌图曙光、开原福润、昌图国美、昌图九星为龙头,打造全省最大的生猪精深加工基地;以开原嬴德、昌图盛德、开原胜利牧业、清河润霖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打造全省最大的肉禽生产精深加工基地。

  三是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即以西丰县被列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为契机,以西丰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为基地,以西丰县鹿宝堂药业、辽宁鹿源参茸饮片、辽宁美麟集团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打造全国“梅花鹿之乡”和全省最大的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基地。

  依据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确立一批重点农业招商大项目。瞄准国内外大公司、上市公司、大企业集团,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品牌竞争力强、节能环保的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同时,针对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点开展招商。以西丰健康产业公司为例,该公司上下游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南方省市,因此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保障原辅包材采购的及时性,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应适时引入大型、质优、价廉的上下游供应商落户西丰,在西丰本地形成完整的健康产业链,以解决企业生产配套难的问题。

  一是要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特点,调整优化涉农信贷结构,合理安排授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要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在原材料收购、仓储设施、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信贷资金支持。

  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整合各类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新上深加工项目建设的规定,扶持资金要用于企业上缴税收、技术改造、新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贷款贴息、发明专利并成果转化、贷款担保、名牌名标及新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及奖励。

  三是要在企业用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工资、住房、落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完善技能培训机制,解决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一是做大产业园。加快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相互融合。其次,做强科技园。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投入和建设力度,把“科技园”建设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农业技术推广样板、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二是做优创业园。加快“创业园”建设,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业创新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使其在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培育农村新动能中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乡村“文化墙”是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文化墙”建设,对改变农村精神面貌、提升农村文化品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重视“文化墙”建设,让“文化墙”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市乡村“文化墙”建设相对滞后,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尚未形成统抓统管的推进机制,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一些部门偏重抓道路、路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忽视了赋予这些基础设施以文化内涵。

  1.覆盖范围不广。各乡镇、村之间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建设发展水平不够均衡。

  2.创作水平不高。“文化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墙体设计和布局不尽合理。乡村两级的“文化墙”创作人员大多数为业余人员,能力不足,队伍不稳定,缺乏市县相关单位和专业书画家的指导和帮扶。

  3.地方特色不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本土原创作品偏少,没有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点,创作、绘制过程中,发挥乡镇文化站及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明显。

  4.管理维护不够。部分村庄的“文化墙”已经残缺、破损或褪色,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影响了传播文明、改善村容村貌、弘扬文明乡风的效果。

  5.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没有必要经费或缺少资金来源渠道,基本上是从农村其他工作经费中挤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文化墙”的推广和建设质量的提高。

  1.强化工作机制。“文化墙”建设得有人抓、有人管。进一步强化市委宣传部门牵头领导,县委宣传部门督办指导,乡镇党委政府具体承办,村屯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坚持“整体规划、适度超前、相对集中”的原则,按照试点引导、重点突出、梯度推进、连线成面的总体方针组织实施。要集中各方力量,高标准规划建设精品示范墙,市级30-50个,县级100个,分级制定奖补政策,力争3-5年实现全覆盖,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紧扣中心工作。“文化墙”建设要主动融入农村中心工作,找到最佳结合点,使其更有针对性、更有活力。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将“文化墙”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庄整治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3.注重实际效果。要精心打造传统美德墙、廉政文化墙、红色文化墙、孝道文化墙、村规民约墙、文明新风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等,实现“一墙一景、一墙一品”。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不搞千篇一律和形式主义。墙体布局要进行合理规划,绘制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群众、健康向上、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内涵。要注意把握“三不”原则,即:不铺张浪费,不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

  4.发挥主体作用。“文化墙”建设受益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文化墙”内容、形式,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农村自评、互评等活动,形成比学提高的生动局面。要组织引导、鼓励发动当地农民、农村文化人、乡镇文化站及其他民间组织参与“文化墙”建设,支持和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创作。要加强对创作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激励他们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5.加强日常管理。要严格落实日常管护责任制,明确村干部和乡村卫生保洁员的管护职责,同时注意研究墙体、墙料、画料等的防护效果,提高“文化墙”的留存时间。要根据“文化墙”内容长期性与时效性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更新周期,保证“文化墙”及时更新,内容、形式紧跟时代步伐。

  6.形成工作合力。市、县、乡三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经费。城乡结对共建单位、市县有关部门和宣传文化队伍要积极给予智力支援和适当资金扶持。乡镇文化站要将“文化墙”建设作为履行职能的应有工作,作为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新方法。市、县宣传文化部门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培训。鼓励引导市、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参与“文化墙”建设。

  7.加强督导考评。进一步推动“文化墙”建设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努力将“文化墙”打造成“先进文化进万家”品牌工程。市、县文明委及成员单位要将农村“文化墙”建设列为常项工作,加强对各乡镇村的督导检查,纳入文明创建工作一并研究部署,一并检查考评。对特色示范墙要加强宣介,积极开展乡村互学互鉴活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伟大实践铸就了希望的田野,乡村必将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上一篇:锦州港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下一篇: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联合印发主城区成品粮油储备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